劏房住戶延展生活空間服務模式研討會暨展覽🏠明愛荃灣廳堂
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3 月 17 日(星期五)舉辦「劏房住戶延展生活空間服務模式研討會 暨展覽」,邀得社署代表及學者出席,冀集思廣益,運用社區場所供劏房住戶走出狹小住所 ,在延展生活空間内與同路人互相支持,解燃眉之急❤️
明愛青社服務轄下幾間社區中心,自 2018 年起分別在中西區、南區、牛頭角及荃灣等劏房 住戶集中鄰里開辦「延展生活空間」,舉行研討會分享服務實踐經驗🎈,邀請到社會福利署助 理署長(青年及感化服務)陳麗珠女士出席主禮。研討會更邀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副教授黃洪博士、明愛專上學院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高級講師賴建國先生、理大賽馬會社會 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,以及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空間項目經理李雅筠女士四位 關注劏房議題學者講出劏房住戶的迫切需要。
2021 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,全港約有 108,200 個俗稱「劏房」的分間樓宇單位,較 2016 年 增加近 17%,預計這增幅將在未來幾十年間不斷上升。劏房的人均居住面積僅為 60 平方尺 ,遠低於香港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之中位數 172 平方呎。狹小的生活空間,甚或「廚廁合一 」的劏房絕不宜居,令居民缺乏尊嚴,並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🍎和身心健康。
黃洪教授指出「劏房係將廁所收入住房之中,它會出現係為使住戶可以免於與其他住戶共用 廚廁而生衝突,舊時代叫套房,所以能收更貴租,但目前愈住愈細、愈住愈貴、愈住愈差, 劏房住戶在社區內缺乏公共空間與鄰居連結,會好影響到身心健康,同埋對生活的希望感。」
明愛四個服務單位在社區內運用街舖、舊街市員工宿舍、學校閒置時段空間以至食肆等場所, 建立起劏房住戶共享的「延展生活空間」,使劏房戶能在接納與信任的環境中與同路人相遇, 計劃團隊還引進跨界別協作,與地區商戶、企業、醫護團體等,支持劏房住戶建立應對惡劣環境的能力與經驗🤝
研討會現場更設置主題為「劏‧家是……」的展覽,以實體一比一劏房模型及虛擬劏房導賞, 令參加者能從住戶親身介紹中,體驗住進劏房🛏️的困難處境。
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總主任陳偉良指出,期待是次研討會藉著分享營運延展生活空間的經驗,能與政府當局、社福業界及商界企業等社會各個界別都能滙聚力量,為每一日都艱難過生活的劏房住戶提供喘息空間,自我發展建立自信,也供他們有個與身處社區的溝通平台,經互相理解及體會加深相互支持。研討會上有建議港九劏房集中舊區連成四十公里區域,未來願景期待官商社民支持下,能使每相隔每一公里的鄰里裡,都能開設一個劏房住戶延展生活空間。
研討會網上重溫連結
研討會活動及相關延展生活空間服務相片檔案夾連結